五月初五端午节风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民国初定)。名称虽异,但各地对过节的习惯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旧习,每届斯日,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以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至今仍然流行。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人,出生于秭归(今湖北宜昌西北的秭归县),生子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七日,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子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第二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系东汉上虞人,父名吁,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其尸,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昼夜沿江号哭。经十七日之久,于五月五日亦投江而死,五日后抱父尸而出。乡民以少女孝感动天地,终得父尸,而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使其弟子邯郸淳作诔辞以为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之所书。后人为纪念其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其所居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曹娥江。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豁,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之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鸱夷的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赤脚,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只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皇醒后,疟疾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是避邪驱瘟,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避邪驱瘴。用菖蒲做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汉武帝欲求长生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追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是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由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均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之举,近英国人亦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始自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荆楚岁时记》一书,也有类似的记载。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诗也有“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之句。《隋书·地理志》还详细记载了端阳节南郡、襄阳一带的人民于洞庭湖竞渡的生动场面。

据我国有关文献史料,最早记载龙舟的,是《穆天子传》。它记载了在周穆王时(公元前100~947年),已有龙舟出现。它比屈原投汨罗江的时间要早六百多年。而据《记纂渊海》所引《岁时记》载:“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西汉《越绝书》和《越地传》也说,越王勾践为了要报吴王夫差灭国之仇,领导人民借嬉水竞舟为名,而操演水师、暗练水战。而东汉的《曹娥碑》和《吴越春秋》载,吴国大将伍子胥,因遭佞臣诽谤被吴王夫差所杀,尸首被装入皮袋投进钱塘江后,随波逐流而不沉没。

当地百姓认为这是伍子胥显灵,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当钱塘江口江潮翻腾之时,人们就驾舟逐潮,希望能重见伍子胥显灵。还有一说是纪念介子推的。“扬州八怪”之一的罗两峰有《钟馗骑驴图》题诗:“只闻凭吊介子推,竞渡还因屈子哀。此外无人同此日,为多禁忌请公来。”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四五千年前,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并把船建造成龙形、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祛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瘸: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点击查看 节日大全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