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哈节风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哈节。是京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京族的语宮中,“哈”或“唱哈”,是唱歌的意思。

在祖国南海的北部湾内,珍珠港边,有巫头,山心、沥尾三个岛屿。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京族人民居住在这里。因此,这里有“京族三岛”之称。这里的群众非常喜爱唱歌。据广西《防城县志》记载:山心岛一带的京族人民,农闲时,常聚集在一起京族的哈节,选好地点,找一个晴朗的夜晚,举行歌会。所唱的歌,都是民歌,也叫作山歌。参加者分为男女两方,各有唱得好的歌手二三人,名叫歌屯。男方找一歌喉清脆的男童,叫歌郎,女方也找一个女童,叫歌娘。男女相距五六丈远,由歌屯将山歌逐句低声教给他们,歌郎和歌娘随即跟着高声唱起来。一问一答,声调和谐,那种情景是十分欢乐的。

根据京族民间传说记载。哈节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当时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唱歌的机会,组织动员群众反抗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歌仙高亢的歌声,深得京族人民的喜爱。后来,歌仙在斗争中不幸牺牲。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歌仙,便修建了哈亭,用唱歌的方式来纪念他。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举行哈节的日期也不一致。沥尾、巫头等地。是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地区是农历八月十日。到了这一天,全村人在哈亭集会,举行迎神、祭祖活动,还要聘请职业歌手及歌郎、歌娘唱歌。这一天,还举行比武、角力、斗牛等活动。

京族的歌词十分丰富,有长篇叙事歌、生产劳动歌,情歌、诉苦歌、盘歌等。其中,哈节里唱的歌,称“哈歌”。它有固定的手抄本,并由专人演唱。“唱哈”时,有三个人,男的叫“哈哥”,负责持琴伴奏,两名女的叫“哈妹”。她们轮流演唱。

京族人民热爱生活,十分重视“哈节”这个传统节日。每年“唱哈”之前,他们都要提前完成农活和下海捕鱼的准备,还要把屋子打扫干净。村内的哈亭,是唱哈的固定场所。它用上等木材建筑,形式美观,室内很宽敞。人们云集到哈亭听“哈”,附近的壮族、汉族人民也纷纷赶来,人多时,达到上千。平日寂静的海岛,立即成了沸腾的闹市。

点击查看 节日大全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