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抢猪节风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在景宁大际乡的畲族,有着一个奇特的节日——抢猪节。

传说,过去在大际这个地方,养猪总养不大,所以很少有养猪的人家。到明代,有一个文成南田的客人赶着七七四十九头小猪到大际做生意。谁知走遍九村十三垟,直到太阳偏西还是无人问津。他只好怏怏地赶着小猪从彭村回西坑底树。途经马氏仙官时,一头小猪突然跑进了大垟畈。

眨眼之间就不见了。说也奇怪,一马平川的田垟,客人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小猪,贩猪客想到自己劳累了一整天,不仅没有一点收获,反而赔上了一头小猪,不由得在田塍上大哭起来。满田垟的农夫都很同情他,大家商量了一下,便决定买下他的小猪,以此来帮助他解决困难。就这样不到一个时辰,剩下的四十八头小猪就被抢购得一干二净。

说来也怪,这一年全大际七堡人家养的猪,一头头长得又肥又大,人们不禁感到又惊又喜,便奔走相贺。因为当初那头小猪是在马氏仙宫旁边走失的,人们便以为这是马氏娘娘显灵来帮助大际人了。为了感谢马氏娘娘,大家便议定在每年的秋收时节选出黄道吉日为抢猪节。

抢猪节没有固定的日期,但一般都在丹桂飘香的时节。等到那一天,要请来戏班演出,全乡七堡的人们旌旗遮日,锣鼓喧天,去时思寺接神(传说中马氏娘娘的妹子)做客、看戏。整个抢猪节要持续七天。在第七天晚上演出结束后,迎神头要把专为宫里养的猪抬去,单等卯时一到,就杀猪为马氏姐妹庆功。而在各个村子里,戏一散人们就回家里,摁猪杀掉洗净后,绑在一个可以由两个人抬着走的木架上。

吃过夜点后,养猪人家都支起耳朵细心聆听,单等庙中杀猪时的第一声尖叫,全村的年轻力壮者便立即抬起猪,好似离弦之箭,从四面八方奔向马氏仙宫。最先抬到宫门的猪,被称之为“首猪”,可以摆在宫的正门口。后来到达的便依先后次序排放,待七堡八村的猪全都到齐后,各村推选出来的董事们便开始评猪,他们评出本次抢猪节最大的猪和最小的猪。同时还要确定最先到达的“首猪”。

三猪确定后,人们便鸣放鞭炮,为三猪披红挂彩。后生们便抬起神像,鸣炮奏乐、送神回寺。吹唱班还须吹吹打打地把三猪送回猪的主人家中。其余的猪就各自抬回家中。

卯时过后,杀猪人家请的三亲六眷就陆续到来。亲朋登门,一般必须交一个红包,包内金额多少不拘,主人均一一笑纳,并一概请吃“杀猪福”。午饭过后,亲朋便陆续告辞。此时,主人家便须依客人所送的红包金额大小,按当地之市价称一刀肉给客人带回家去。至此,抢猪节便结束了。

点击查看 节日大全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