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节风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在我国福建沿海及台湾岛,大多数人都以打鱼为生,他们驾着渔船,整日航行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他们盼望出海平安,更盼望每次出海都满载而归。于是他们塑造了一位海神,祈..
在我国福建沿海及台湾岛,大多数人都以打鱼为生,他们驾着渔船,整日航行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他们盼望出海平安,更盼望每次出海都满载而归。于是他们塑造了一位海神,祈求海神来保佑渔民,这个海神就叫“妈祖”,也称“天后”、“天妃”、“天上圣母”。每到暮春三月二十三日,渔民们都不出海,虔诚地去妈祖庙祭拜,这天被称为“妈祖节”。
说起海神妈祖,还有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呢。
传说妈祖北宋初年生于福建莆田,她的父亲为人敦厚,乐善好施,被众人称为“林善人”。在妈祖母亲怀她时,梦见观音菩萨送来一颗药丸,母亲吞下药后,只见一道红光射入房中,光彩夺目,满屋飘香。不日,母亲就生下了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生下就不曾哭过,因此,父母给她取名叫“默娘”。
小默娘长得眉清目秀,举止落落大方,从小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而且心地特别善良。她见渔民生活困苦,瘟疫常害得渔民家破人亡,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医术,去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后来,她果真医术高超,救活了许多渔民,大家都很崇敬她。
传说有一次,默娘和一些女孩子在庭院里玩耍,院中有一口古井,里面的水清澈如镜。正当她们玩得起劲时,只见一个神仙似的人从井里升腾而出,其他人一见吓得夺路而逃,只有默娘沉静地跪下给这位神人叩拜,这位神人定睛望着默娘,把手里的铜符交给她,便升上五彩云中。
默娘从此得道成仙。她云游海上,经常救助落难的百姓和海上渔民。后来当地渔民就在她的故乡湄州岛上建庙奉祀,并将她出生这天——三月二十三日定为纪念日。人们尊称她为“通贤灵女”,一般通称她为“妈祖”。
这些神话传说,表现了渔民们渴求平安,乞求神仙保佑的愿望。到元代,随着海上贸易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妈祖的崇拜更加隆重了。凡是靠海的地方,都修建了妈祖庙。当渔民在海上遇难时,他们会大声呼号“妈祖”。渔民,还在渔船上供奉妈祖神位,每到妈祖诞辰日,渔民们要祭拜三天,还请戏班子演剧敬神,祈求妈祖保佑平安。
妈祖的形象总是慈眉善目,头上戴着冕旒,身上穿着龙袍。所以每到妈祖节时。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总是按照传统妆饰打扮,她们梳着扁平发髻的“妈祖头”,身着红衣,下穿黑裤,传说妈祖升仙时就穿的红衣黑裤。她们焚香朝圣,虔诚之至。在妈祖节,渔民们穿上红底黑云图案的服装,抬着五彩神轿,鸣放鞭炮,灯火通明,昼夜不息。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妈祖的信徒有两亿多人,不仅在福建沿海和台湾人们祭拜妈祖,在东南亚、美国檀香山等华侨聚居的地方也都建有妈祖庙。仅台湾就有妈祖庙八百多座,信徒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福建莆田市是妈祖的故乡,是最早的妈祖庙所在地。1987年农历9月9日,莆田市举办“妈祖千年祭”纪念活动,海内外前来参加纪念的有十万余人。1989年5月间,台湾省宜兰县南方澳天后宫组织二十只轮船二百二十五名台胞,浩浩荡荡直驶湄州,首开封闭四十年的海峡两岸直接通航的先河。海内外同胞通过祭祀妈祖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寻根之情。
在我国福建沿海及台湾岛,大多数人都以打鱼为生,他们驾着渔船,整日航行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他们盼望出海平安,更盼望每次出海都满载而归。于是他们塑造了一位海神,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