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弟子如何教育孩子(上)_子女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赡养儿女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不管你是什么人,教育孩子是第一大事,特别如果你还是一名学佛人,那更加不能忽视了,在《善生经》里就曾经写过,父母当以五事养育子女。而这五事,则是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恶;二是教授子女正确的处世道理;三是关心爱护子女;四是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是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质条件,满足他们的正常要求。

培养子女的感恩观念

现在社会的风气越来越差了,这是因为社会高速发展所造成的恶果,有些家长因为抓住了时机,自己发展起来了,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忽视了,只要孩子想要的,通通都给买,这是一种高度的宠溺现象,不论富贵还是贫穷,现在大多都是如此。像这类孩子,以后的性格肯定会非常恶劣,作恶是肯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要让他具有孝顺、尊重、感恩的心性。所以教育孩子,要让他从小培养感恩的观念,不但知道感谢父母的恩惠、老师的恩惠,也能够感谢社会的恩惠、国家的恩惠。他有这个感恩的观念,就是他的财富,有助他开创未来的美好前途。

培养子女的慈悲胸怀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慈悲是什么,经常回做出很多不妥当的事情,例如打架斗殴、赌气、闹情绪等等,这样的子女,将来在社会上是不容易获得人缘的,所以最要紧的是让儿女有慈悲的胸怀。这里的交易方法有几种,一是让子女明白众生平等的重要性,还要让他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例如要教他爱护小动物,教他不欺凌弱小。使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如果孩子缺乏慈悲心、博爱精神,将来到社会就容易形成暴戾之气。

阅读推荐:现代人的念佛方法(上) 现代人的念佛方法(中) 现代人的念佛方法(下)

宗教佛教,在家佛弟子应该怎么对待感情生活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法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的功夫,功夫得力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所谓是「一法如,一切法如」。到出世间与世间是一如不二,然后才能证得烦恼与菩提不二,生死与涅盘不二。将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法法是心,尘尘是道。随缘修行,随机参禅证悟,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反而会离道更远。佛法就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你觉悟到世间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间才能觉悟到,觉悟与世间是不能相离的,没有世间,你又哪儿去求觉悟呢?哪儿去找菩提呢?要知道,从体上讲,菩提和烦恼是没有两样的,千万不要离开了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学佛之人若无法将佛法落实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从身、口、意三业之中彻底的反省与改变自己,以得到革新与超越,那么,你对佛法的追求将也会是虚妄一场。

说到修佛学佛修行,很多人认为,找个清静的地方,远离这个世间红尘才可修,或者搞个闭关、出家才能修,却不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将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法法是心,尘尘是道。随缘修行,随机参禅证悟,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住坐卧乃至吃饭穿衣、种地砍柴、游山玩水,无不是参禅悟道。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反而会离道更远。

一切修行不能离开世间,离开世间的修行永不可能成就。

一切如来示现八正道成佛,必然是在世间。

一切菩萨必然入世、度生。

一切大罗汉即便经过八万四千大劫,还是要回到世间,还是要入世度生。

一切世界有三界,跳出三界,却无个第四界可去,仍然是在三界入世度生。

若是修不好世间法,而妄图修行成佛,是没有可能的。

即便是带业往生,在极乐世界修行,也只是暂时不还旧债,迟早还是要来这个世界了清债务,绝不是永不再来的。

正如南怀瑾老先生在《南禅七日》里所讲,成佛做祖了怎么样,还是要来渡众生的。

所以修好世间法很重要,是基础。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这是许多学佛人背得烂熟的话;在六祖许多精辟的语句中,这也是其中的一句。说来容易,真正理解了、实行了的人还是少见啊!佛法就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你觉悟到世间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间才能觉悟到,觉悟与世间是不能相离的,没有世间,你又哪儿去求觉悟呢?哪儿去找菩提呢?要知道,从体上讲,菩提和烦恼是没有两样的,千万不要离开了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烦恼都不会用,喜怒哀乐都没有了,你说这象什么佛!该喜则喜,该怒则怒,喜怒哀乐的本性就是菩提。佛经上说:“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以第一义不二故。”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没有回头时,胡作非为是张三,回头后,安分守己、助人为乐的还是那个张三。回头做好事的那个力量,就是他以前干坏事的那个力量嘛。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千万不要离开世间,离开自己的烦恼到别处去求什么法。你要在世间深悟到世间的真相,倒过来世间的一切烦恼都变成了你的妙用,全是菩提了。

如果没有这些喜怒哀乐,佛又用什么来给众生说法呢?用什么方便来接引众生呢?佛是烦恼学的专家,是烦恼学的大博士,其原因,佛就是从烦恼中钻出来的,深通烦恼,故能明了一切众生的烦恼,也才因之建立了种种降伏烦恼、转烦恼成菩提的法。所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走遍天下,哪儿找得到长角的兔子呢?这四句的确太好太妙了,可以说是禅宗的总纲。

有的人一说修行,总想找个清净地方,去闭关。你见那些闭关的有几个成功的?“不是菩萨不坐山,没有开悟不闭关。”闭关是有大本钱才行的。这些人不懂得佛法在世间,只有在世间才能觉悟的道理,也没有半点火候,就去闭关,往往烦恼一来,想老婆了,想酒肉了,想朋友了,想热闹了,结果是闭不了几天。有的人倒有勇气,强撑着,结果弄出病来。有些人倒是有“成果”,结果修成了“百不思、百不想”的废人。要多些时间看看自己,看自己做过的事,用以上来对照,不照已,照心。

『佛法』是指佛祖相传顿教之法。『世间』,「世」有迁流的意思,「间」有界限的意思。世间与世界是相同的意思。佛法讲世间,一般讲两种世间:一种是「有情世间」,另外一种是「器世间」。佛法就在世间里面,不需要离开世间去求取正觉。儒家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如果离开世间做人的本分,去寻觅菩提觉道,就好比向兔子头上去找角一样的傻。兔没有角,就好比离开世间,决定没有菩提一样。古德也常用金与器来比喻,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若舍器去求金,就与求兔角是一样愚痴。

世间一切诸法,佛在《法华经》为我们作「如是」之解,所谓「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如是」,能见到这十大要领,你就能见到百界千如。见到百界千如,才是真正的世间觉,成就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十如是」,天台大师把它分作三句读。以「相」来说,第一句「如是相」,第二句是「是相如」,第三句是「相如是」。一个字有三种读法,十个字合起来就三十种读法,从这个读法里面,我们就能悟入一切法的真实相。我们修学果然能依照十如是用心,时节因缘成熟,头头是道,遇缘触着,当下豁然大悟。这种境界,在古代依照这种方法修行见性的人很多。由此可知,佛法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的功夫,功夫得力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所谓是「一法如,一切法如」。到出世间与世间是一如不二,然后才能证得烦恼与菩提不二,生死与涅盘不二。可见,迷就叫世间,觉就叫净土,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迷悟在心,不在境界。所以,境界确实是「如」、「是」;换句话说,有所「不如」,有所「不是」,都是迷心的错误妄见。古人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定慧,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我们要是

能稍稍体会得,与佛又有什么不相同呢?所以,只要我们在一切境界中不起贪瞋妄念,离开一切善恶的妄想,行住坐卧,触目遇缘,与佛之妙用也没有什么不相同的。古人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我们要是把一切心息掉,妄情从哪里起来?妄情不起,起作用的就是真心。所谓「但息妄缘,即如如佛」,这就是常住真心,这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慧律法师也曾开示过:学佛要能有正确的修行观,才能开启内在本有的智慧。有的佛教徒在尚未学佛以前还算是很快乐的,但是学佛以后,他自己觉得痛苦,旁人也跟著难过。曾有一位女信徒的先生跑来找我,向我「讨回」他的老婆。他抱怨:「从他太太学佛以后,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做修行的功课,家事不做,小孩子上、下课也不接送;而我下班回到家里,肚子饿得不得了想吃饭,她却叫我带著小孩去馆子吃。」如此,平日和谐的生活不再,增加的是每日固定的争吵。
在家居士有心学佛是一件好事,但必须认清楚自己与出家的法师在修行上是有分别的;不论修行的基本态度或修行的方法都应该不相同。 出家人以修行为他一生的职志,每日必须花很多时间在念佛、拜佛或打坐等等,与修行相关的功课上。而在家居士就无法做到如此,因为如果你每天花十多个小时来做功课,结果往往是造成夫妻感情破裂、亲子疏离,友情消失。因为你为了「修行」而忘了自己的本份,自然而然,学佛就变成了一种痛苦与负担。 事实上,修行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绝不是有了师父不要老公,有了佛法就不用吃饭。学佛了,更应先尽到自己为人妇、为人母的本份,将家庭料理照顾好之后,这样,你用多馀的时间来念佛拜佛、亲近三宝,不仅家庭和谐美满,而自己也更能以观照的工夫来突破贪欲与执著,巧妙地思惟如何运用佛法待人处事,如此,智慧才能获得提升与开发。学佛之人若无法将佛法落实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从身、口、意三业之中彻底的反省与改变自己,以得到革新与超越,那么,你对佛法的追求将也会是虚妄一场。 宗教佛教,在家佛弟子应该怎么对待感情生活?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有一节叫做:九、谕在家善信 甲、示伦常大教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佛法,虽为出世间法,实在世间法中做出。见三编复周伯遒书。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法,先须克己慎独,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谓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恶,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何异先服毒药,后服良药。欲其身轻体健,年延寿永者,其可得乎。(正)与丁福保书 ◎汝已娶妻,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盖言夫妻,兄弟和睦,则父母心中顺悦也。现为人子,不久则又为人父。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光老矣,不能常训示汝。汝肯努力尽子道,则便可以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续)复周法利书二 ◎人生世间,善恶各须辅助,方克有成。虽天纵之圣,尚须贤母贤妻,以辅助其道德,况其下焉者乎。以故太任有胎教,致文王生有圣德。故诗赞其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然此但约文王边说。若论太姒之德,固亦可以辅助文王之道。如两灯互照,愈见光明。两手互洗,方得清净。由是言之,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与贤妻也。良以妻能阴相其夫,母能胎教子女。况初生数年,日在母侧。亲炙懿范,常承训诲,其性情不知不觉为之转变,有不期然而然者。余常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又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谓此也。(正)冯宜人往生事实发隐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著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预知,况出模乎。近世人情,多不知此。故一班有天姿子弟,多分狂悖。无天姿者,复归顽劣。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善教儿女,俾彼悉皆为贤人,为淑媛,实为敦伦之大者。以儿女既皆贤善,则兄弟姊妹妯娌儿孙,皆相观而善。从兹贤贤相继,则贤人多而坏人少,坏人亦可化为贤人善人。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之基,皆于教儿女中含之。(三)复神晓园书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念,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家人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定不须一刻功夫,即得安然而生。菩萨救众生之心,深切于世之父母爱儿女之心,奚啻有千万亿恒河沙倍。是以临产之妇,能朗念菩萨名号者,为极灵极效之最上妙法。见续编复周伯遒书。外道不明理,死执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论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视生产为畏途,虽亲女亲媳,亦不敢去看,况敢教彼念观音乎。须知菩萨以救苦为心,临产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无有罪过,且令母子种大善根。此义系佛于药师经中所说,非我自出臆见,我不过为之提倡而已。药师经,说药师佛誓愿功德,故令念药师佛。而观音名号,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药师佛,而可念观音也。(续)一函遍覆 ◎求子之道,人多背驰。汝欲得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寿三,通皆具足之子,须依我说,方可遂心。求子三要。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见续编礼念观音求子疏。世人无子,多娶妾媵,常服壮阳之药,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以秕稻种之。或不出。或出,亦难成熟。第一要断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当与妇说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无多屋,决须另床。平时绝不以妻作妻想,当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养足后,待妇月经净后,须天气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从此永断房事,直到生子过百日后,或可再行。妇受孕后,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宫常开,致易堕胎。此种忌讳,人多不知。纵有知者,亦不肯依。切勿谓光乃出家人,论人行房事,不知此事是世间第一生死关节。正宜救济。见三编复蔡锡鼎书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说命不好,反将行房当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又要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钱。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凡无利益之心之话之事,均不存不说不行。满腔都是太和元气,生机勃勃。又须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礼拜念若干,此外行、住、坐、卧都好念,睡到虽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裤,不可赤体。宜默念,不宜出声。默念若字多难念,可去南无二字,但念观世音菩萨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无碍。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令汝妇,也如是存心、行事、念,及至临产还念。临产不可默念,要出声念。旁边照应的人,须大声帮他念。管保了无苦痛难产之事。临产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气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气,生大气则堕胎。兼以乖戾之气,过之于子。子之性情,当成凶恶。又喂儿奶时,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一日死,决无不死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以故爱生气之女人的儿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喂,雇奶母喂,都是一样。生了大气,万不可喂儿奶,须当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喂。喂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奶头揩过,再喂,就无祸殃。若心中还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则不死,也须大病,此事古今医书,均未发明。近以阅历,方知其祸。女子从小,就要学柔和谦逊,后来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儿女小时死病,多一半是其母生气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该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杀儿女,不知有几恒河沙数,可不哀哉。汝为悦亲,故为汝详说。须劝汝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汝与汝妻,亦各如是。(三)复张德田书 乙 勖居尘学道 ◎居尘学道,即俗修真,乃达人名士,及愚夫愚妇,皆所能为。勉力修持,以在家种种系累,当作当头棒喝。长时生此厌离之心,庶长时长其欣乐之志。即病为乐,即塞成通。上不失高堂之欢,下不失私室之依。而且令一切人同因见闻,增长净信,何乐如之。(正)复周群铮书五 ◎人生世间,不可无所作为。但自尽谊尽分,决不于谊分之外,有所觊觎。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决志求生西方。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或出资,或出言,为之赞助。否则发随喜心,亦属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顺水扬帆,更加橹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正)复宁波某居士书 ◎所言培植功德,当以开人知识者为第一。现今增广文钞已经排完,尚未结收。令弟若肯任若干,自己施送。俾一切阅者知往生净土之所以然,以此功德,为其父作往生之券,加以至诚,必可如愿。是为最有利益真实功德。(三)复徐蔚如书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经奥论,但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校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为益多多也。(正)复谢诚明书 ◎以阁下之才论,当依光所说,其为利益大矣。否则择一寂静隐晦之处,力修净业,将从前所得之学问文章,抛向东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无知识之人,于不生分别心中,昼夜六时,专持一句洪名圣号,果能死尽偷心,当必亲见本来面目。从兹高竖法幢,俾一切人同归净土法海,生为圣贤之徒,没预莲池之会。方可不负所学,为大丈夫,真佛子矣。(三)复叶玉甫书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识。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我后。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正)复林介生书一 ◎且勿谓吾家素寒,不能广积阴德,大行方便。须知身口意三业皆恶,即莫大之恶。倘三业皆善,即莫大之善。至如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报应,侃侃凿凿。依安士全书等所说,为其演说。令其始则渐信因果,继则深信佛法,终则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一人如是,功德尚无量无边,何况多人。然须躬行无玷,方可感化同人。自己妻女,能信受奉行,别人自能相观而善矣。岂在资财多乎哉。(正)复高邵麟书一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傥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其人,与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未必不肯依从。傥肯依从,则便种出世善根,从兹生正信心,后或由此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则于彼于汝均有大益。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证外证,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正编文钞寿康宝鉴序文,专治此病,宜详阅之。编者敬注)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无论男女,处女寡妇不宜说。余俱无碍。均当侃侃凿凿,说其利害,俾彼病易愈,而汝名亦因兹而彰。每每医生只知治病,不说病忌,况肯令人改过迁善,以培德积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图之负贩心行,非寿世济人之心行。况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之无上利益乎。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是以称医士曰大国手。世间医士之名已高极,若兼以佛法,则藉此以度众生,行菩萨道,实为一切各业中最要之业。以人于病时,得闻不专求利,志期利人,发菩提心之医士所说,必能令病即愈,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计谢礼多寡而生分别。傥富者认真为医,贫者只应酬了事。久之,人皆以谋利而轻之。则所说利人之话,人亦不信从矣。又须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与因果报应之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生死轮回之经六道。有可语者,不妨以有意作无意之闲谈,使闻者渐渐开通心地。知生死轮回之可畏,幸了生脱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诚可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由医身病而愈心病。(续)与马星樵书 ◎一切众生,从淫欲而生。汝发心守贞修行,当须努力。倘有此等情念起,当思地狱刀山剑树镬汤炉炭种种之苦,自然种种念起,立刻消灭。每见多少善女,始则发心守贞不嫁,继则情念一起,力不能胜,遂与人作苟且之事。而一经破守,如水溃堤,从兹横流,永不能归于正道,实可痛惜。当自斟酌,能守得牢则好极。否则出嫁从夫,乃天地圣人与人所立之纲常,固非不可也。(三)复陈莲英书 ◎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旺,气力充足,音声高大。米则只可饱腹,无此效力。麦比参力,尚高数倍。大磨麻油,亦补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实则是焦味耳。黄豆豆油补料最多。宜常服之。见续编复鲍衡士书。莲子、桂圆、红枣、芡实、薏米,皆可滋补。岂必须血肉,方能滋补乎。总之皆不如麦之力大。(三)复蔡契诚书
点击查看 周易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在家弟子如何修行_弟子

    众所周知,修行的人有两种,一为出家弟子,二则是在家弟子。出家弟子不用多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正确的修行。而在家弟子因为没人监督,又没有足够的佛法资源,所以学佛的..

    在家弟子如何修行_弟子
  • 在家弟子如何教育孩子(下)_子女

    赡养儿女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不管你是什么人,教育孩子是第一大事,特别如果你还是一名学佛人,那更加不能忽视了,在《善生经》里就曾经写过,父母当以五事养..

    在家弟子如何教育孩子(下)_子女
  • 在家弟子如何教育孩子(上)_子女

    赡养儿女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不管你是什么人,教育孩子是第一大事,特别如果你还是一名学佛人,那更加不能忽视了,在《善生经》里就曾经写过,父母当以五事养..

    在家弟子如何教育孩子(上)_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