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不仅仅只是吃饺子_立冬

时间: 浏览:加载中...

11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了,它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时令节日,故有“立冬节”之称。

古人云:“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由此“万物归避寒冷,粮进仓,菜入窖,动物眠之”。就北京民俗而言,有“立冬吃饺子”一说,其实除了吃饺子,还有其他习俗。

立冬习俗以食为重,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之说,也就是立冬进补,自古传承至今。一来立冬后天气很快转冷,立冬进补即以各种食物为主,增加体内能量,以此御寒。二来劳作一年的人们,身体较为疲惫,立冬这天置办一些美食,可犒赏家人一年来的辛苦,补补身子。

立冬不仅仅只是吃饺子

“立冬吃饺子”之说元明清史籍中未见记载,据传是民国时期才有的。清代多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像样的饭菜或吃些时令美食,故清代《京都风俗志》载:“十一月立冬日,或有食荞麦等物,谓能益人。”《燕京岁时记》描述了立冬吃栗子、白薯、萨其马、芙蓉糕、冰糖葫芦、温朴(即榅桲,果品名)等物。《京城琐记》则称:“立冬日,合家而聚,以盛食补之。”普通人家多以面食为主,外带几个可口的炒菜,而大户和讲究的人家吃火锅是立冬之食俗。因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五脏热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寒冷。此外立冬时还讲究吃黄米炸糕,其色泽金黄,外皮焦脆,黏软耐嚼,馅细腻甜润,热食暖胃,具有益阴、补虚、润肺之功效。

明清时立冬之日有“迎冬”之俗,即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北郊的地坛祭祀,行“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故史籍中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之记述。农耕时期人们认为稻黍林果收成好坏,与土地神、龙王有关,所以京畿之农人多在立冬之日到土地庙、龙王庙里祭祀土地神、龙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冬之时老北京还有“储菜”之俗。早年间冬季蔬菜的品种极少,所以多在立冬前后储存一些蔬菜,以备过冬。这冬储菜以大白菜为主,外加萝卜、倭瓜、土豆、冬瓜、大葱等,每家少则存上二三百斤,人口多的甚至存有上千斤。那时节,每天一大早儿就有人到菜市上排队买大白菜,还有大户人家雇马车、驴车到郊外采购大白菜的,一时间人来车往好不热闹,成为初冬时节京城一景。新买的大白菜一般要先放在朝阳的地方晾几天,然后再整齐地码放在房檐下,苫好草帘子。要是院子里宽敞,还可以挖个菜窖,那样储藏的效果更好。

立冬也是北京人腌制酸菜的时节,俗称“渍酸菜”,据传是旗人从关外传进来的。清乾隆年间《食味杂咏·北味酸菜》中记载了初冬时节渍酸菜的方法:“寒月取盐菜入缸,去汁,入沸汤瀹之,勿太熟。即以所瀹汤浸之,浃旬而酸。与南中作黄韭法略同。而北方黄芽白菜肥美,腌成酸菜,韵味绝胜。”渍酸菜要挑选叶子宽大、菜心似包非包、里外一色葱绿的,随后烧一大锅鼎沸的热水,把选好的白菜一棵棵头朝下放进锅里烫一下。此时掌握好火候是关键,捞出来后用冷水一涮,然后整整齐齐码放在木架上晾干。一般在下午把晾透了的白菜层层叠叠地码放入缸,盖上块干净的油布,再浇入温水。在温凉的环境下让菜的身心从紧缩到舒展,经历一个来月发酵后,从缸中取菜,便可食用了。

过去北京人多居住在平房里,立冬前后昼夜温差大,气温下降快,给人十分寒冷的感觉,为此人们多从立冬时开始忙着买煤、搪炉子、安烟筒、糊窗户、挂门帘子,由此开始漫长的“冬三月”。

立冬吃饺子的故事是什么? 立冬由来: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时节的习俗

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贺冬 亦称“拜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立冬吃饺子是什么由来? 立冬吃饺子的由来

1冬吃饺子是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常言道,“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的陷逐渐多样化,有芹茴香、韭菜、猪肉、牛肉、鲅鱼、三鲜等等。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2、吃饺子的由来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饺子也是中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头大宴。除了北方将饺子作为节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场合中食用饺子。
3、饺子的寓意“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国祖先对此是多么的重视啊!无论怎样,为除掉一年的晦气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顿“饺子”。
点击查看 周易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立冬不仅仅只是吃饺子_立冬

    11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了,它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时令节日,故有“立冬节”之称。古人云:“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立..

    立冬不仅仅只是吃饺子_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