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瑶族铜鼓舞: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时间: 浏览:加载中...

铜鼓舞是木柄瑶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一项深受广大瑶族人民喜爱的地方艺术。流传于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三瑶村的瑶怒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美丽的山花。

铜鼓是木柄瑶祖先迁徙携带的宝物,一直被视为神灵。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全寨都要跳铜鼓舞,纪念先人,欢庆节日,祈求健康长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这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由族中长老主持,举行一年一度的“起宝”仪式,把誉为一公一母的两个铜鼓挖出来,摆上香案,供上供品。祭完铜鼓后,主持人便指挥寨中青年把三面鼓挂起来。由主祭人先打一轮,之后别人才能轮流着打。

鸣鼓开始时,动作缓慢轻柔,逐渐加快,鼓点高亢激昂,最后如疾风骤雨。两位敲牛皮鼓的是领舞者,他们边打边舞,时而正面打,时而转身打,铜锤不停地从自己的脑后、腰后、胯下,在鼓面上轮流敲击,节奏鲜明,动作协调,天衣无缝。这时,场上的男女老少也纷纷加入舞蹈行列,人数不限,场面壮观,热烈奔放。先跳《圆圈舞》,依次跳《迎春舞》《扁担舞》。风格独特,舞姿优美,独具魅力,趣味无穷,令人心悦神爽。

苗族的铜鼓舞最有意思的是在每年跳完铜鼓,又将铜鼓埋入地下,地点鲜为人知,这就像它的民族一样神秘,极其隐私。

点击查看 民俗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