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本主崇拜:各个村寨以某一个神为该村的主神
本主崇拜 长时期来白族信仰多神,后来发展成各个村寨以某一个神为该村的主神,它被认为是保护本境之主,故名“本主”,类似社神的性质。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传统信仰,流..
节日
白族传统的节日有火把节、三月街、渔潭会、绕三灵、绕海会等。
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是白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有关节日的传说与彝族基本相同。是晚,家家户户门口都要竖一个小型火把,每村村口要竖一个或几个大型火把,有的还插上红绿彩旗,上书“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等字样。火把点燃后,村村寨寨一片光亮,然后各村群众,手持小型火把,在田间绕行一周,象征烧灭病虫害,以求庄稼丰收;其间也举行一些文娱活动。
三月街,又称“观音街”或“观音节”,于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起在苍山中和峰麓举行,为期五至七天,起源与唐宋南诏后期至大理国时期佛教盛行有关。
渔潭会于每年中秋节起在洱源邓川罗峙江流入洱海的渔潭波举行,为期三至五天,届时进行物资交流和文艺活动,规模虽较三月街为小,但具有水上的特点。
绕三灵于每年夏历四月二十五日起,在苍山山麓举行,为期三至四天。“绕”,白族语称“观”,意即“逛”,也就是一路慢行,边歌边舞。届时人们跳着舞蹈《霸王鞭》,表现曲艺大本曲,众至数万人;过去还要绕圣源寺等三个寺庙一周。绕海会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剑川剑湖畔举行,白族服装
内容基本上与绕三灵相同,但要绕剑湖一周。
本主崇拜 长时期来白族信仰多神,后来发展成各个村寨以某一个神为该村的主神,它被认为是保护本境之主,故名“本主”,类似社神的性质。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传统信仰,流..
手工艺品 历史上白族的手工艺品相当有名,如宋大理国时期所制上缀贝壳的橡皮甲胄,用金银丝饰把的刀,绣有核桃纹的披毡,既是实用品,又是手工艺品。 漆器工艺造诣也很..
居住 一般白族聚族而居,村寨多建于平坝或依山傍水的山脚地带,每村数十户或上百户不等,有的多达五六百户。 民间住宅多为土木石结构的瓦房,一般为二层楼房,布局采取..
饮食 多数居于坝区的白族,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少数居于山区和高寒山区的,主食为玉米、荞麦、马铃薯。蔬菜、肉食品种多样,平日喜食酸、凉、辣口味,善于腌制火腿、香..
家庭婚姻 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是白族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由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组成,儿子婚后与父母分居,一般幼子留在父母身边。但过去也有少数“四世同堂”的大..
民族名称和命名制度 白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一般认为他们的族源,与我国古氐羌人有着渊源关系。 自称“白子”等称呼,旧时汉称“尼家”。 解放后,统称为“白..
服饰 一般白族男女喜用白色,以白色为尊贵。 男子大多上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坎肩,打白色或蓝色包头,下着宽大的长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肩上挂一个绣花布袋,腰间佩..
节日 白族传统的节日有火把节、三月街、渔潭会、绕三灵、绕海会等。 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是白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有关节日的传说与彝族基本相同。是晚..
丧葬 白族历史上受汉族影响很深,很早以前人死行土葬,自唐南诏后期以后,由于佛教的盛行,至迟在宋大理国时期又改为火葬,至今尚有遗址可寻。 元明两代白族仍盛行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