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起名法
谐音起名法 在给孩子起名时,有的人喜欢用谐音法。但这个办法并不是万能的,它要受两种限制: 其一,字义的限制,即必须是较好意思的谐音。有的字甚至会适..
谐音起名法
在给孩子起名时,有的人喜欢用谐音法。但这个办法并不是万能的,它要受两种限制:
其一,字义的限制,即必须是较好意思的谐音。有的字甚至会适得其反,如“吴”、“王”、“费”等字甚至还有否定的含义,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给孩子用谐音命名时的“四化”问题。
一是优雅化。谐音要避免可能对人的误导。像这些名字如:“庞博”这个名字,除了广识博学的意思,还有和“磅礴”一词同音,取其气势宏大的意思。武岳,谐“五岳”;潘峰,谐“攀峰”。取攀登高峰之意;文彦博,“彦博”谐“渊博”;江不凡,“江”谐“将”,取将来不凡之意;宗臣,“宗”谐“忠”取忠臣之意。诸如以上这些同音不同形的字,使人们一听到这些名字,就自然而然地与语言中有意义的词的相同语音联系起来,使名字的内容更加丰富。这些名字谐音很好,能透出一股书卷气。
其二,合理化。谐音命名一定要谐得有理,不要变成“邪音”。
谐音取名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姓氏谐音,如刘(留)青山,何(河)思源,朱(珠) 宝庭,于(鱼)得水等。二是名字谐音,如马辛(新)春,史静(敬)贤,邓艾(爱)
民,孔从洲(周),李公朴(仆),冯锦汶(文)等。这些谐音就很好。
此外,一个字名中一般有几种谐音转化意义,也是约定俗成的,这样大家才能接受, 也才能流通。比如有两种谐音语义的姓氏有薛、雪、学;谭、谈、潭;潘、盼、攀;辛、 心、新;赵、兆、照;杨、扬、羊;宋、送、颂(诵);刘、留、流;何、河、和;钟、 中、众等。用这些字去起谐音名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其三,谐音要有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命名要低俗,相反应该考虑周全,不要留这种 可能性。如“姚培谦”名字的设计是取“要培养谦虚的美德”之义,但转化出一个“要赔 钱”的消极意义。这就是考虑不周留下的后遗症,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我们在运用谐音法 取名时。
一定要反复推敲,考虑严密,杜绝不良倾向产生。
有人小时候没有大名,只有小名,长大后觉得小名不雅,又不愿改动太大,就用谐音 的办法,找一个或两个比较文雅的同音字来代替原来的名字。比如小名阿狗、毛狗,长大 后叫阿苟、毛苟;比如在广东,“亚”字很多,原来粵语阿、亚同音,小名叫“阿某”, 长大后就叫亚某,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雅化。
其四,谐音要谐得有文化。在这里并非说起名者是真的没文化,指的是可能无意之中 会造成的不雅谐音。例如有的取名者只注意了名字本身的意思,却忽略了名字的同音词可 能是贬义的。如“于剐”会使人想到“鱼缸”。“侯岩”会使人想到“喉炎”,“范 婉”会使人想到“饭碗”。
此外,下列三姓者应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因为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叫出毛病来。这三个 字是“吴、王、宋”。先说“吴”字。这个“吴”姓命名时须注意,因 为“吴”与“无”谐音,搞不好便有反其名而意之的可能。众所周知,大明王朝的帝王臣
宦大多出身贫寒,以数字为名的确实不少,历史上没有比明代的姓名谐音更糟的 了。“礼”本是一个好字,而明朝时叫“吴礼”(无礼)的官宦就有两位:金华县吴礼和 蓼庄隐士吴礼,实在可叹。人们常说的一句歇后语是“水浒的军师——无用(吴用)”, 没想到两代之后,又多了 “无礼”。此外,《金史卷》有被小叔杀的提督“无德”(吴 德)。也许大家还记得60年代末的风云人物吴法宪吧?此名谐音以致后来开始流行一句歇 后语叫做“吴法宪的弟弟——吴(无)法弄”。明朝洪武年间新乐知县名叫信,不过姓 吴,称吴信。本来姓归姓,名归名,但读出来谐音实在不好,吴信谐音“无信”,是不讲 信义、没有消息的意思,堂堂一名知县,没有信誉,可想见其尴尬。“王”姓,使用得当 则生华彩,如《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书法家王羲之,北宋王安石等人的姓名。但使用 不当,“王”字会使人联想到谐音“亡”字上。历史上谐音案最为有名的要算是慈禧怒贬 王国钓(谐音“亡国君”)了。又如有一个王姓小朋友,世上正流行“佳”字,父母故 以“佳”为名,但谐了 “亡家”(家破人亡)之意,这就不好了。
另外还要注意“宋”字。据《明史》记载,锦衣卫指挥使宋忠曾议娶韩国公李善长之 女,其时李善长正卧病在床,问其姓名,答:“宋忠。”李善长大怒,将其逐出府门。原 来,宋忠谐音“送终”,李善长正患病,女婿却来“送终”,不由他不怒。没过三年,宋 忠与燕兵大战,死于阵前,果真送了自己的终。
如“刘洋”这个名字,人们一听到语音,总是与“到外国留学”意义的“留洋”联系 起来。另如刘放、魏阳、韩渊、杜子达等名,谐音出来就成了流放、喂羊、含冤、肚子大 等晦气不堪的词;又如“扬”字常入名,与“张”相配,得名张扬,殊不知“张扬” 一词 在俗语中就是轻佻虚浮,爱咋乎的意思。
在正常的情况下,姓和名是合在一起,而不是分开的.所以我们对名字的谐音,一定要 和姓氏连在一起考虑。比如“信”字,意、音皆好,用作名字很有男子气概。汉初大将韩 信,破楚霸王项羽于垓下,其名正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