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对联、对子)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楹联也称对联,古代人们将对联悬挂在楼堂和宅殿的楹柱上,因此得名楹联,在民间又有俪辞、偶语、门对、联语等俗称。

我国最早的楹联起源于“桃符”,这是一种驱鬼辟邪的符咒,人们敬仰神话传说中的降鬼神仙“神荼”和“郁垒”,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两块桃木片上,一左一右悬挂在门柱上,用来镇邪压寨。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民间就有了春节期间悬挂桃符的习俗,这样的习俗一直持续了千年以上。后来,随着诗词歌赋的日益发展,桃符的内容往往与骈赋诗歌等文体形式相结合,最后符咒的成分越来越少,也就产生了真正的楹联。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一副春联在五代时期,据《宋史·蜀世家》一书记载,五代后蜀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一时期的春联还与桃符密切相关,但是到了宋代以后,民间春节悬挂楹联已经相当普遍,春联和楹联都是刻在桃木板上,悬挂在大门两侧。到了明代,人们开始在红纸上写对联,从此以后,纸质的春联逐渐代替桃木板,出现了如今最常见的对联样式。

如今,中国的楹联文化已经影响了千家万户,甚至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地,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起到促进作用。

点击查看 民俗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楹联(对联、对子)有哪些文字奥妙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千年传统文化和文学样式的浓缩,而楹联中存在许多引人入胜的文字奥秘,形成了楹联的独特魅力。 首先,楹联是中国古典文..

    楹联(对联、对子)有哪些文字奥妙
  • 楹联(对联、对子)为什么一定要对仗

    楹联原本又可称为对联,民间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体现出中国汉字语言的独特魅力,古往今来为各阶层文人百姓喜闻乐见。对联顾名思义,就是要成“对”..

    楹联(对联、对子)为什么一定要对仗
  • 楹联(对联、对子)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楹联也称对联,古代人们将对联悬挂在楼堂和宅殿的楹柱上,因此得名楹联,在民间又有俪辞、偶语、门对、联语等俗称。 我国最早的楹联起源于“桃符”,这是一种驱鬼辟邪的..

    楹联(对联、对子)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