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立夏习俗与风俗习惯_江苏扬州春节习俗与风俗习惯
文章目录: 1、宁海立夏习俗与风俗习惯 2、江苏扬州春节习俗与风俗习惯 3、壮族清明节的习俗与风俗习惯 4、陕西立春习俗与风俗习惯盘点 5、杭州立夏习俗与风..
中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风俗习惯不同。每个民族在每个节日、节气都有各自的习俗。据说,立夏这一天,民族习俗差异最大,各有各的特色。想知道宁海立夏这天的习俗吗?不妨往下看看。
立夏节在夏之初,亦叫孟夏。据《吕氏春秋·孟夏》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夏是火,炎帝主司,南方属火,故于南郊迎夏,其礼仪堪称盛大。宁海管立夏叫疰夏。疰夏原是医学名词,属暑症之一,其症是心烦身倦,体热食少。宁海叫立夏为疰夏,一是指苦夏,意为夏季到来,酷暑难受,脚酸体软,不胜其苦;另一是提醒人们要防患未然,在迎夏之时增加营养,使苦夏不苦。于是,疰夏成为“夏补”,立夏日就有了“吃文化”的民俗。
鸡蛋是民间的万能补品。立夏之日,家家户户都要吃鸡蛋。吃法多样,有煮鸡蛋、炖鸡蛋、鸡蛋汤、鸡蛋酒、鸡蛋胡桃酒、鸡蛋桂圆汤等等不一而足。最普及的是用茶叶汁熬成的茶叶蛋,它是老幼咸宜的食品。这天,年轻的母亲要专门为孩子编织蛋袋子,装上茶叶蛋,挂在孩子胸前,让孩子当点心。到了现代,家庭自制蛋糕,亦很时兴。名堂叫“鸡蛋拄脚骨”。
青梅是酸果,宁海城乡,山间、庭院盛植梅树。立夏时节,梅树上已经果实累累,望之便会两颊生津,酸味袭来,大流口水了。青梅是立夏节补品之一,说是以酸治酸,吃它几颗两腿不酸,让你健步如飞,叫“青梅拄脚骨”。
宁海滨海,海滩上多的是海蛳。立夏海蛳旺发,属时令海鲜,肉厚味美,蛋白质丰富,被列为强骨、脚不酸的节日补品,叫“海蛳拄脚骨”。
立夏正是新摘蚕豆上市时候,人们把它煮吃或者炒吃,营养好,叫“蚕豆拄脚骨”。
这里要特别提一提立夏节日正餐(午餐)的吃法,最作兴的是“蚕豆糯米饭”,就是把新摘来的蚕豆与糯米拌在一起煮成的饭。据说这来自刘阿斗的传说。
立夏日还有个禁忌,就是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坐地栿(门槛),如果不当心坐了地栿,整个夏天都要脚骨酸。万一忘记坐了一次地栿,就得立即连续再坐六个地栿来解魇,合成七次,“七”与“撮”在宁海话中同音,表示已被解救,“撮”去了,便不再脚骨酸了。
江苏扬州有着“月亮城”的美誉,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扬州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特别是春节的习俗。“爬门头”、“走大局”、要糖、隔年陈等风俗习惯传至今日,十分有过年的气息,现在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江苏扬州是怎么过年的吧。
爬门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老年人说小个子三十晚上爬门头能长个头,爬得快长得快,爬得高长得高。小孩多的人家孩子们还互相展开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走大局
三十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每个人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风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却有着扬州独特的寓意。因为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扬州人新年请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对方走大运,诸事顺利。
自称“我是扬州人”的现代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那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背影》里就写到朱自清的父亲小坡公在办完老母亲丧事后,亲自到浦口车站送儿子去北京,拖着肥胖的身体艰难地爬上爬下特地为儿子买来橘子,深谙扬州民俗的父亲给儿子买橘子本身就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美好祝福,他希望儿子能一帆风顺,处处走运。小小的橘子竟也承载着一个屡遭不幸的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厚意。
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长辈们看着满脸稚气的孩子,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喊着“大妈”“大大”“爹爹”“奶奶”,在一片“恭喜发财”“恭喜身体健康、精神力壮”祝福声中,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小孩散发各色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也顺祝孩子们“上大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等。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隔年陈
大年初一早上吃圆子和面条,圆子寓意团圆,面条寓意长久,大年初一中午也不新做饭菜,而是把三十晚上的剩饭剩菜端出来热一热再吃,这叫做“隔年陈”,按老年人说法,大年初一到初五这五天年当中都不能新做饭菜,寓意年年粮食有余。
扫地聚财
大年初一民间不作兴扫地,正月初二才可以扫地,这一天扫地也有讲究:扫帚要从大门口往屋里扫,而不是像往常一样把灰尘垃圾朝门外扫,初二这样扫地就是要把大年初一聚集起来的财气往家里扫,先堆在一处然后才清扫出去。
挑财神水
正月初五这一天,民间传说是财神菩萨生日,这一天天没亮,扬州民间有一个风俗:一家的男主人要起大早去附近的河边或井里去挑水,这个水叫做“财神水”,传说谁抢到第一名谁就能在新年发大财。笔者曾问过熟知这一风俗的母亲:“谁能证明究竟是哪一个去得最早?深更半夜也没一个人在河边见证啊!”母亲说:“财神菩萨知道。”
七锥子八夹子九锥子十挖子
扬州民间认为正月初七是火星菩萨的生日,这一天民间不作兴动针,怕针戳到菩萨的眼睛。正月初八不能动剪子,初九不能动锥子,初十不能动锹,否则下田栽秧劳动时蛇虫等就会来夹人、咬人、蜇人。扬州民间也有初十是“人初”的说法,也就是初十这一天人人都过生日。
虽然各地的清明习俗都不尽相同,无非就是扫墓祭祖,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大家肯定很想知道少民族的习俗是不是也和我们的差不多吧!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壮族文化吧。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在清明节还有重大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五色糯米饭。
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或者清明节的大日子里,壮家人通常会制作五色糯米饭祭祖、招待亲友。孩子满月,乔迁之喜,也会蒸煮五色糯米饭分送给左邻右舍,表达敬意。
壮人爱枫叶,并认为枫叶可以“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祥和平安。因此,农历三月三做五色糯米饭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门口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有的还会将制作五色糯米饭的染料渣撒在屋子外围或者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迂,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壮家人常常以糯米饭的颜色是否鲜艳,味道是否香甜来评定女主人是否是真正的巧妇。每到三月初三或清明,天还没亮,各家的主妇们遍纷纷起床,把泡好的五色糯米放入蒸笼里用文火蒸煮。早晨,孩子们个个拿着彩色的糯米团边走边吃,比谁家的饭更黑、更黄、更紫、更香。
三月三吃过五色糯米饭便去赶歌圩,清明节则把热腾腾的五色糯米饭装好,准备拿去上坟祭祖。过去,即便是穷人,家没有大鱼大肉,清明上坟祭祖的时候也一定会摆放一碗香甜的五色糯米饭来祭拜长眠于此的亲人。
猜你可能也喜欢:
土家族的清明节习俗与风俗
基诺族新米节的来历与风俗
民族文化:基诺族的建筑特点
多姿多彩的塔吉克族乐器文化
节气立春是二十四气节的第一个,同时民间又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所以古代的人们格外重视这天一天,并通过各种活动予以庆祝,久而久之形成风俗流传下来。在古老的陕西地区就保留着许多立春当天的特色风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
燕子是候鸟“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在先人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之高,才有此美誉。可见杭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杭州现在的习俗都是古时候流传至今的。下面,小编将带领大家领略立夏时杭州的习俗和风俗习惯。
七家茶
立夏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煮新茶,配上一些五花十色的鲜果,送给亲友邻居,叫做七家茶。茶杯里面还会放两颗青果、橄榄或者金橘,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立夏饭
杭州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白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乌米饭
杭州习俗立夏日还有食乌米饭和鸟饭糕的风俗。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
立夏饼
据说吃了立夏饼就能不疰夏、不瘦夏。开始的时候立夏饼是用麦芽做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所以大人小孩都特别爱吃。而现在制作的立夏饼其实就是那种酥皮饼,比一般的苏式月饼略小,有馅,常为豆沙或百果,口感酥香,四、五个包成一筒。立夏时节以这样的传统食品馈赠亲朋好友表达祝福的心愿,礼轻情义重。因此,立夏饼一直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
豌豆
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立夏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称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另外,就是画灶头画了,也是祈福避邪消灾。
文章目录: 1、宁海立夏习俗与风俗习惯 2、江苏扬州春节习俗与风俗习惯 3、壮族清明节的习俗与风俗习惯 4、陕西立春习俗与风俗习惯盘点 5、杭州立夏习俗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