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穿衣服注意保暖
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无常,尤其是季节交替时,多穿衣物注意保暖非常重要。有一种等待,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有一种冷,叫爸妈觉得你冷;有一种要,叫爸妈认为你需要。你是否记起你爸妈逼你穿秋裤的日子?秋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谓保暖神器,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一条秋裤必不可少~
2、戴帽子保暖头部
头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头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头部散热占身体散热的30%,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因为耳朵虽薄,但表面积大,更易散热。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加快血液循环,也能保持头部暖和。另外,秋冬季走路不要将双手插进口袋里,而应该戴上手套,甩动双臂,这样可活动臂膀肌肉,使得身体发热。
3、少吃冰冷食物
秋冬季寒冷,不宜食用冰冷的食物,尤其体质寒凉的人,女性更要注意。体质寒凉的人再食用冰冷的食物,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得风寒的机会。另外女性容易手脚冰冷,不利于美容也不利于养生保健。喜欢吃冰淇淋的人,冬季一定要忌口了。
4、多喝姜母茶
喝姜母茶或红茶加姜可以有效帮助驱寒,温暖身体,但要注意燥热体质的人不能多吃,容易引起上火的症状。平常饮食可以进行适量温补,如秋冬季养生粥和秋冬季养生汤等,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质,保暖防寒。
5、没事多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秋冬季室外寒冷,人们更愿意在室内活动,因此运动量减少。秋冬季时应尽可能的多运动,简单的走路和爬楼梯都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秋冬季运动不需要太剧烈,只要做到身体发热喘气即可。太过剧烈的运动反而容易着凉。
6、保暖从脚开始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脚即健身。
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步行半小时以上,早晚坚持搓揉脚心,可以增进血液循环。
7、多吃热量高的食物
膳食中应多补充产热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提高肌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类及其制品等。
蛋氨酸通过转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秋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
8、吃含铁、钙的食物
怕冷或与缺少钙、铁有关。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
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9、晨起服热粥
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对于喉咙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
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还可常食安神养心的桂圆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健胃理肠的鲫鱼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萝卜粥等。
10、妙用暖色暖人心
在冬季可以巧妙地运用暖色装饰房间,如用粉色做窗帘,将淡蓝色的地毯换成红色的,把日光灯撤去换上白炽灯泡,将墙上的雪景照片换为满园春色的装饰画,摆放一些以暖色为主的花卉等,可让人一进屋,便感到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热烈、欢快的暖潮,身心皆暖。
玻璃的导热系数较大,有许多热量透过玻璃传到室外而白白浪费。如果在封上窗户缝的同时,将透明的塑料薄膜钉在室外的窗框上,那么因增加新的空气隔热层,既不致室内昏暗,又可使室温提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