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吴山庙会风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吴山,古称晒网山,在杭州市内。 据考证:古时的西湖是一个浅海湾,吴山脚下是一片汪洋,渔民常在海湾捕鱼、山上晒网而得名。春秋时代,这里是吴国的南界,故改称吴山。..
吴山,古称晒网山,在杭州市内。
据考证:古时的西湖是一个浅海湾,吴山脚下是一片汪洋,渔民常在海湾捕鱼、山上晒网而得名。春秋时代,这里是吴国的南界,故改称吴山。
当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害,后人为纪念他便在山上建造了一座“伍公庙”,这就是吴山上出现的第一座庙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后,庙宇、庵堂日益增多,几乎遍及了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腰,故有“吴山七十二庙宇”的传说。
不过,这些庙宇屡建屡毁,时兴时衰。在民间流传最广、印象最深的还要数建于明代的“城隍庙”。据说,庙里的“城隍老爷”名叫周新,广东南海人,生前曾任浙江按察使,为官清廉,人称“冷面寒铁”。
他到杭州上任后,先清除了衙门中一批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官吏,接着又微服出巡,亲自查询狱中犯人的案情,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使贪官污吏闻风丧胆,被广大百姓视作青天。但后来,他却终因冲犯了权贵而惨遭杀害。周新死后,百姓愤愤不平。
皇帝为了平息民愤,就假惺惺地说已梦见周新死后升天在杭州做了城隍。从此,杭州人就在吴山上为他立了座“城隍庙”。吴山也就叫“城隍山”了。
有庙即有会,吴山庙会由来已久。早年的庙会,除了烧香拜佛、算命测字等封建迷信活动外,还有卖书画、庙台戏、变戏法、耍杂技、卖花、斗鸟,以及店家、小贩在庙宇四周和沿路设摊卖物,人们赶庙会往往是:“闻风而去,满载而归”。
吴山庙会吴山庙会,不仅自古就有,而且四季不断,各有特色。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上山的多半是杭州的本地人,为的是辞旧迎新,求得一年的好运气;二三月间,杭嘉湖一带的香客纷纷涌进杭城,而且一般都是先到灵隐、天竺、玉皇山、净寺,最后才到城隍山。到此,香烛烧完了,香客就想买点东西带回去。
所以,吴山脚下清河坊一带的胡庆余堂、孔凤春、多益处、状元楼、张允羿、方裕和等等店家,生意特好,名扬中外,与庙会的兴起有极大的关系。到了立夏,农忙开始了,外来香客减少了。这一天,旧时的杭州有“五郎八保上吴山”的习俗,即从事商业和饮食服务行业的伙计,辛苦了一阵子以后,老板都要好好请他们吃一餐,然后放假,让他们上吴山赶庙会。此外,遇到那座庙里的什么菩萨“生日”,吴山上也总要热闹一番。
在逛吴山庙会中,人们最感兴趣的是“鸟市”和“花展”。就在“先贤堂”对面的树荫下、石墩上,摆着、挂着各种各样的鸟笼儿,笼中的画眉、八哥、鹦鹉、芙蓉、竹叶青、黄豆儿……不下数十种、几百只。它们迎着朝霞,放声鸣叫,真是:百鸟争鸣,静中有闹。在“鸟市”里,不少老人虽年过花甲,腰杆仍笔挺,谈笑风生。
他们风趣地说:“这就叫人养鸟儿,鸟养人。”旧时,吴山上还有“斗鸟”的风俗。“斗鸟”一般可分两种:一种是隔笼相斗。即将两只鸟放进一只大鸟笼里,但中间是隔开的,两只鸟儿几个回合斗下来,胜者高声呜叫,得意洋洋,败者不声不响,低头服输。这种斗法,比较文气。另一种是滚笼相斗。即将两只鸟儿放入同一只大鸟笼里,中间不隔开。
这种斗法就比较凶残了,两只鸟儿往往滚在一起,斗得头破血流、羽毛脱落,有的甚至当场斗得死去。那时,还有人把“斗鸟”作为赌博,有的因此发横财,有的因此倾家荡产。
吴山,古称晒网山,在杭州市内。 据考证:古时的西湖是一个浅海湾,吴山脚下是一片汪洋,渔民常在海湾捕鱼、山上晒网而得名。春秋时代,这里是吴国的南界,故改称吴山。..
吴山庙会是浙江杭州与安徽合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庙会,它是将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换、文化娱乐集一体的汉族民间风俗娱乐文化活动,吴山庙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