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深处的独龙族姓氏文化_独龙族文化的“活化石”:纹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文章目录:

1、峡谷深处的独龙族姓氏文化
2、独龙族文化的“活化石”:纹面
3、特色明显的独龙族音乐文化
4、源远流长的独龙族语言文化
5、流传千年的独龙族体育文化
6、猜你喜欢:

1、峡谷深处的独龙族姓氏文化

姓氏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姓氏也是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在中国,常见的姓氏通常是一个字或者两个字。但是不同地区区域,有不同的姓氏,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有着他们独特的姓氏。那么,你知道独龙族民众的姓氏都有哪些吗?下面的独龙族文化来告诉你。

独龙族没有姓氏,用家庭名称加祖父、父母名,再加本人爱称和排行,为本人的名称,独龙族还保留着母子(女)联名的遗迹。男子的排行由1至10,顺序是朋、井、奎、今、顶、批、简、菜、托木和顶那。

男孩在出生后第七天命名,女孩在第九天命名。双方父母以及家族的成员和四邻都要参加,命名者通常是孩子的父亲或家族内德高望众的长老。命名仪式开始,命名者把一串7颗有色玉石项练挂在婴儿脖子上并给孩子命名。然后口中念到:“你的生命是天上神灵格蒙给予,愿时时保佑你长大,无病无灾,平安吉祥。”之后,主人要杀猪、宰鸡,拿出自己酿的米酒款待亲友。命名仪式第二天,产妇就要背着孩子上山参加生产劳动。产妇每生一个孩子,女婿要向岳父送上一份礼物,较宽裕者送上一头牛,一般则送一把刀或一口铁锅。

独龙人没有姓氏,一般用家庭的名称(也是地名)加上父名、爱称及本人排行,就是这个人的名字。如某男名为“孔敢·朋松·阿克洽·顶”,那么“孔敢”就是家庭名,“朋松”是父名,“阿克洽”是爱称,“顶”就是排行,意为意四。简称“孔敢·顶”。如果是女子,除了加父名以处,还需加上母名。

您可能也喜欢:

鄂伦春族的狍皮制作技艺文化

鄂伦春族生活中的娱乐工具:口弦琴

与众不同的仡佬族语言文化

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2、独龙族文化的“活化石”:纹面

纹身是指用针戳破一个人的皮肤,再加上用一些颜料使身上留下一些永久性的图案。随着大家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多人选择去纹身。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有一个少数民族曾有过纹面的习俗。纹身的痛许多人都终生难忘,为什么会有人纹面呢?下面的独龙族文化来为你解答。

 

独龙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人口仅五千余人,绝大多数生活在相当封闭的独龙江峡谷地区。妇女纹面,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对于这一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不过现在,怒江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目前仅剩下36名纹面女。据当地相关领导介绍,以后开发独龙江旅游时,会以“贴画”的形式再现纹面女的风采。

纹面女来历

独龙族纹面的习俗当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限于妇女,俗称“画脸”。《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可见独龙族纹面由来已久。

少女十二三岁时就要纹面,有表示成年之意,而且出嫁前必须纹面。36位纹面女最大年龄108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72岁。纹面时的年龄最大31岁,最小6岁,平均纹面年龄14岁,以12岁左右纹面最多。

纹面女起因

至于纹面原因,纹面女们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有的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

纹面是一件极痛苦的事,一般是用一根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着色。脸上血管、神经丰富,要红肿、剧痛3-5天,所纹图案终生不退。

独龙族人极友好,常为没东西馈赠客人而不好意思。有位纹面老人对我说,她的心愿就是等纹面人全部去世,把她们的照片展览在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展览馆里。

纹面样式基本相同,不分氏族和家庭。在独龙河谷里,男子是不纹面的,而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需要纹面。纹面时,少女先洗脸后直卧躺于地,一妇女用竹签蘸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以小木棍不断敲击一根荆棘上的硬刺,从上至下地依图案刺戳破脸庞,再用锅烟或一种深色的草汁,反复揉擦刺纹,让其渗入皮下。一周左右,红肿消失,青蓝色的纹样便永留脸上。

但是在独龙江上、下游面纹有较大的差异,不但面纹图案多种多样,而且面纹的部位也有较多的区别:下游四乡及三乡地区大多只纹嘴唇下部的下巴部分,象男人的胡须一样,纹条成上下线形;也有部分连鼻子下人中部位的左右都纹上了。而来自独龙江上游的二乡、一乡的妇女则从额头起,面纹布满了整个脸部,仅仅是花纹图案不一样。有些老年妇女不但满仍面纹,连头发也剃光,只剩额前小小的一撮,很象汉族农村小男孩的发型。如果不是纹面的特征告诉我:这是女性,我真会叫她一声“老大爷”呢!据说,从不同的面纹图案,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妇女居住的地方,是某个部落或民族的。

您可能也喜欢:

门巴族的形成,门巴族的起源

你所不知道的门巴族语言文化

独具特色的门巴族音乐文化

惟妙惟肖的裕固族刺绣文化

3、特色明显的独龙族音乐文化

音乐是大多数人都乐于回味与享受的,无论是悦耳的旋律还是带有伤感的歌声,动听的音乐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有时也是郁闷心情的发泄口。独龙族的人民也喜欢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有着独特的音乐乐器,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独龙族文化吧!

独龙族是个喜歌乐舞的民族,无论是生产、收获、狩猎、建房、求婚、节庆、都喜欢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述内心的喜怒哀乐。跳舞时伴奏的乐器有口弦、锣、笛子、破鼓等。口弦一般由妇女来弹,边唱边跳,还要喝酒。每个成年男女都善于触景生情,即兴编歌或就地起舞。跳舞时,有的是男一排女一排,相对而舞,有的是围着圈子舞。跳舞者或挥刀持弓,或攀肩拉手,一个个情绪激昂,舞姿健美,表现出独龙人粗犷、勇敢的气质和风貌。

独龙语称歌谣为“曼殊”,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情歌、习俗歌和生活歌等。仅以习俗歌一类而言,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很广泛。比如,反映婚姻习俗的有《劝嫁歌》、《配亲歌》;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猎神歌》、《剽牛歌》等。这些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倾注着独龙族人民纯洁真挚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欢迎贺喜的客人的《酒歌》:我家的猪养肥了,我家的米酒煮好了,五彩的祥云已挂山头,我家的姑娘要出嫁远走。亲戚朋友都来了,围着火塘里的火添旺,举杯祝客人幸福长寿。

又如《劝嫁歌》:出嫁的姑娘不只你一个,洪水后就传下了这个规矩;你到夫家要勤快,不要惦记着父母兄弟;你生下了孩子呵,就会被尊为家里的主人;你的彩礼我们吃了,你从此是夫家的人了;树老了树心会空,该出嫁了就要到夫家。

独龙族歌舞时伴奏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弹拨乐和吹管乐,有铜锣、皮鼓、口弦、竹笛。铜锣,也叫铹锣,铜质、圆形,中间突出一个大“兜”,敲打时可以槌击“兜”。大者二三十斤,二人抬着敲打,中者如盘,小者如碟。皮鼓,主要属于巫师祭鬼,在民间还不十分广泛。口弦:用竹子做,拴一根短短的麻弦,吹时轻轻振动,声音很悦耳。

您可能也喜欢:

独具民族特色的:高山族美食

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年

高山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独龙族文化的“活化石”:纹面

4、源远流长的独龙族语言文化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标志。在我国,我们大多数人通用语言便就是普通话。但是不同地区区域,有不同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独龙语是独龙族群众使用的语言,是独龙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大家就随着小编来了解源远流长的独龙族语言文化吧!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归属现尚无定论,但据语言学家孙宏开先生调查研究认为,与景颇语、僜语、珞巴语等语言相近,有可能划为同一语支。独龙语内部可分为两大方言,即独龙江的独龙语方言和贡山丙中洛的怒江独龙语方言。

独龙族的族源及民族的形成,时至今日还没有较为清楚的脉络及线索,但从语言系属上来看,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独龙族,应当来源于氐羌族群。归纳其民族内部所流传的传说,则主要有两种:一认为独龙族是土著民族。

二认为独龙族最初居住在怒江一带,后因出猎偶然来到独龙江河谷,看到这里不仅有宽阔的猎场,而且还有较为平坦的台地,便陆续迁居至此,并逐步由北向南发展。

在独龙族约15个氏族中,有8个氏族的传说都说来自怒江。而且从语言以及过去曾有过的文面习俗等文化特征来看,独龙族与贡山的怒族也很相近。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

您可能也喜欢:

仡佬族丧葬习俗,你知多少?

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三幺台”

极具特色的门巴族门隅人

独特的门巴族生活用品,门巴族木碗

5、流传千年的独龙族体育文化

独龙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独龙族人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孕育出具有民族特色得体育文化。那么,对于独龙族的体育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现生活于独龙汀两岸的独龙族人民,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其生产方式演进为刀耕火种,狩猎和渔猎,所以独龙族也孕育出富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如射弩,“巴楼木哇”,拉母,绳梯老熊抢石头,溜索,过独木桥等。

独龙族处地偏僻和封闭,历史上很难与外界交往。独龙族人民身处崇山峻岭之间而下临江河,在长期与自然环境斗争及亲和过程中形成了极富特色的体育文化:为了在山脉间狩猎而产生射弩,摔跤的技能;在江河中渔猎而产生游泳与渔猎技巧;日常劳作和生活形成过溜索,过独木桥的技能。这些民族体育项目的形成无疑是自然地理因素与人类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您可能也喜欢:

源远流长的独龙族语言文化

鄂伦春族禁猎是什么意思?

动听的鄂伦春族音乐文化

精美绝伦的鄂伦春族服饰文化

点击查看 起名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