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就开始入伏了吗_夏至
夏至就开始入伏了吗夏至没有开始入伏,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才是入伏的时间。2019年夏至时间:6月21日;2019年入伏时间:7月12日。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
夏至就开始入伏了吗
夏至没有开始入伏,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才是入伏的时间。2019年夏至时间:6月21日;2019年入伏时间:7月12日。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三伏天分为头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夏至那天不算)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个庚日(因为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循环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不定,这个由末伏的开始时间决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为10天。末伏结束的时间在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前后。
伏天计算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至吃入伏面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一种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古代,一到夏至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仪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而此时恰逢民间新麦方出,人们就会用面食敬神。因为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而从现代的营养学角度出发,夏至前后正值新面粉上市,新鲜面粉中的营养成分较高。
因此,人们在夏至时节多吃面,一个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也能够从新面粉做成的面条中摄取到最营养的成分。
夏至吃“入伏面”好处多
夏至虽然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也代表“三伏天”即将到来。因此,夏至以后最好要改变饮食,以易消化、清热下火的食物为饮食主体,面条就成了许多家庭的第一选择。因此,夏至面也称为“入伏面”。到了夏至,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要吃面条,比如山东人要吃“过水面”,也就是面条煮好后要过一遍凉水再吃。夏至北方吃打卤面、炸酱面,南方吃的面就多了,如肉丝面、阳春面、干汤面、三鲜面、麻油拌面等。
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本草拾遗》记载,小麦面可以“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不少人还喜欢在夏天吃一碗热面促发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另外,夏季容易受凉,鼻塞、头痛等症状时时有,煮一碗热面,加一点葱白或胡椒,趁热吃,有一定的发汗驱寒作用。
夏至吃面,配菜要丰
面条属于谷类食物,主要能提供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及B族维生素等,但是营养尚不全面,因此煮面时不妨多加一些配菜。
比如炒几个鸡蛋,再加一点黄瓜丝,胡萝卜丝,一点咸菜,把面煮好后过凉水,放到碗里,加入上述配料,最后淋上捣好的蒜泥,一碗三色入伏面就做好了,不仅颜色鲜艳,营养也更加全面。
夏季夏至后多长时间入伏 入伏的日期可用“三庚”这4诀来计算。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3个为初伏,第4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入伏怎么算? 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伏。意思是说:冬至的当天就算入九(到了数九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三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日,从第三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为一个循环,故称60花甲子。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夏至开始,数到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每年都不一样(每年的天数都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并不是固定的日期),故“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为20~29天之间(假如某年的夏至日是辛日,也就是庚日的第二天,那么要过29天才到第3个庚日,而假如某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那么只需再过20天就到第3个庚日了)。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是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逐渐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当然,要知道哪一天入伏,就要知道农历每天的甲子日,推算出夏至是什么甲子日,就能推算出哪一天入伏了。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的意思是,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冬至过后第一个壬日进入一九。至于庚日和壬日,这些都是古代历法中的天干地支纪时的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夏至三庚,是指夏至后的庚申午,庚辰三日,而庚辰日就是第三庚,就是数伏的开始。冬至逢壬,就是冬至后第一个有“壬”的日子,如壬戌日就是冬至逢壬日,也就是数九的开始。
拓展:
二十四节气,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夏至就开始入伏了吗夏至没有开始入伏,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才是入伏的时间。2019年夏至时间:6月21日;2019年入伏时间:7月12日。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