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端节风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都匀、荔波、榕江、独山等地居住着水族人民。按照水族的历法,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或午、未日,各村寨都按习..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都匀、荔波、榕江、独山等地居住着水族人民。按照水族的历法,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或午、未日,各村寨都按习惯轮流过“端”,这是水族人民在秋收后为庆祝丰收,并预祝来年水族端节顺利而举行的盛大节日。
这种端节,又叫“借端”,意为吃端、过端。它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过“端”的前一天晚上,各村寨就普遍响起清脆的铜鼓声。这种鼓,平时不敲,只有在喜庆的日子和隆重的节日才敲。它表示辞旧迎新。端节这天早上,男女老少穿上新装,用丰盛的食品祭祀祖先,家家户户宰鸡宰鸭,杀猪,并用当年秋收的新谷,舂成新米,把活鱼煮成鲜鱼羹,等候登门的客人吃。人们走村串寨,相互祝贺丰收。老人到各家各户去吃年酒,小孩则跟在后面去分享馔品。姑娘们穿着节日的服装,佩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首饰,与小伙子们聚集在“端坡”周围,吹芦笙、唢呐、拉胡琴、敲铜鼓,载歌载舞。
在端坡上,还有赛马、斗牛活动。四乡八寨的亲友和邻近的苗、布依、侗、汉等各族人民也赶来参加。到处是锣鼓声,欢呼声,到处人山人海。各种文艺宣传队还深入村寨放映电影,演出民族歌舞。
夜幕降临,各家各户围坐火塘边,吃着象征丰收的糯米团,端起窖存多年的糯米酒,欢庆节日,喜庆丰收。
关于端节的来历。水族地区传说。在很久以前,水乡闹过一次特大洪水,有三弟兄顺流漂到了三桐地区,他们决定各居一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开垦土地。在水历正月初亥那天,他们分别。一年后,他们欢聚一堂,喜庆丰收。后来,水族人民就把亥日,作为欢庆丰收的节日,并按三弟兄岁数。于初亥、双亥、已亥的顺序过节。
除了端节外,水族人民还过卯节。水语叫“借卯”。每年水历十月(农历六月)选一卯日举行。那一天,青年人打着布伞、拿着花帕和扇子到卯坡唱歌跳舞和游玩。晚间,人们在广场击铜鼓、皮鼓,吹芦笙和唢呐,演出花灯剧和其他文艺节目。
一般过端节的地区就不过卯节,同样,过卯节的地区也不再过端节。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都匀、荔波、榕江、独山等地居住着水族人民。按照水族的历法,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或午、未日,各村寨都按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