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笃相法》自序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余幼读儒书。好古谈奇。始习丹经。继阅风鉴。丹经有性命之微。风鉴有吉凶之妙。性命之旨。其理深深。非圣贤莫能尽其微。吉凶之说。其理显显。则庸愚皆欲得其妙。二者。皆有益于人者也。余于风鉴。尤乐道焉。盖其为术。源流最为久远。其书益多以繁。余虽不能综稽博考。然亦尝作管虱之窥测焉。既而验之世人。又辄致龃龉。无一少契合者。于是乃弃置不复究。余性嗜远游。偶于嵩岳南麓。遇一老人。邂逅之间。偶谈及此。余以无征不信对之。老人曰。君自拘泥而不达耳。子焉得厚诬古人哉。夫世既有盛衰。运亦当有久暂。子不见今之遇合者耶。忽焉而富贵矣。又忽焉而贫贱矣。是其无故而然哉。盖衰世之人。有如此也。子焉得厚诬古人哉。况子于部位之间。容有不悉其点。气色之变。或有不审其状者耶。子焉得厚诬古人哉。余闻言殊悔顷间之孟浪。乃亟下拜。叩其旨趋。老人目余者久之。始授余以法。示余以诀。虽固一席之谈乎。然胜读十年之书矣。夫丹经不得其传。盲修瞎炼。而遗一己之忧者其害小。风鉴不得其传。谰言诡语。而遗众人之患者。其害尤大也。用是精心刻意。曲解旁通。始稍稍有所得。以此游历大江甫北。当途鉴别。幸无差谬焉。窃以为持身涉世。莫要于此矣。盖上智之人。乐天知命。中智之人。安贫达道。下智之人。迁善悔过。而祸不与焉。然则趋避之力。固未可轻心掉置。而不一究之也。谚曰。君子问灾不问福。苟明乎此。或免罹危难之途也。今将前贤应验各书。而附之以已意。如达摩之言法。希夷之言心。麻衣之兼言法理。今皆纂辑无遗。至于水镜铁关刀袁柳庄之类。其书既驳杂不纯。而应验亦鲜。辄用淘汰焉。非敢固意匪薄前人。余书欲求简明。故从其略焉。今朋辈促其付梓。特记其缘起以为橛子。虽非拯危之要术。或以指迷之一方也。

  时民国十一年孟冬月上澣公笃氏自叙于成都寓斋。

点击查看 面相 更多内容
下一篇:得意歌

猜你喜欢

  • 《公笃相法》上篇卷四

      《公笃相法》上篇卷四   [民国] 陈公笃撰   此为达摩精艺之六   形为心役者病   此为力有所不能。而又勉强从力轻任重上做去。故有事实牵制。患生肘腋..

    《公笃相法》上篇卷四
  • 《公笃相法》上篇卷三

      《公笃相法》上篇卷三   [民国] 陈公笃撰   麻衣银匙歌   股肱无包最是凶。两头如轴一般同。虽有田泽并父荫。终须破败受贫穷。   股肱俗名手肚足肚也..

    《公笃相法》上篇卷三
  • 《公笃相法》上篇卷五

      《公笃相法》上篇卷五   [民国] 陈公笃撰   希夷心相篇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余考心为全身主宰。有心然后..

    《公笃相法》上篇卷五
  • 《公笃相法》上篇卷二

      《公笃相法》上篇卷二   [民国] 陈公笃撰   麻衣石室赋批注   相有前定。世无预知。非奇异以秘传。岂凡临之解推。   相有前定。即前因今果。当以禀受..

    《公笃相法》上篇卷二
  • 《公笃相法》上篇卷一

      《公笃相法》上篇卷一   [民国] 陈公笃 撰   四相法有益引证:   公笃曰。相法一术。由来久矣。为中国一种专艺。人人皆可研究。故圣人有游于艺之说。又..

    《公笃相法》上篇卷一
  • 《公笃相法》自序

      余幼读儒书。好古谈奇。始习丹经。继阅风鉴。丹经有性命之微。风鉴有吉凶之妙。性命之旨。其理深深。非圣贤莫能尽其微。吉凶之说。其理显显。则庸愚皆欲得其妙。二者..

    《公笃相法》自序
  • 《公笃相法》下篇卷九

      《公笃相法》下篇卷九   [民国] 陈公笃撰   父母捷法   一.日月角为父母之正部。口角在左。月角在右。口角凸露主妨父陷痕亦主妨父。月角凸露主妨母。陷..

    《公笃相法》下篇卷九
  • 《公笃相法》下篇卷八

      《公笃相法》下篇卷八   [民国] 陈公笃撰   新修紧要气色总图   新修紧要气色总图   公笃曰。气色部位全图。古法系三百六十五个部位。按周天数之义..

    《公笃相法》下篇卷八
  • 《公笃相法》上篇卷七

      《公笃相法》上篇卷七   [民国] 陈公笃撰   口相条解   公笃曰。口为出纳官。又名水星。外号北岳。为五官之一。关系衣禄之享受也。其声音发于唇口。关人..

    《公笃相法》上篇卷七
  • 《公笃相法》上篇卷六

      《公笃相法》上篇卷六   [民国] 陈公笃撰   目形图说   公笃曰。头面以十分预算。两目占十分之五分。此为达摩之测量法也。以余考之。则稍过重。故余后之..

    《公笃相法》上篇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