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之慧眼观六道的佛法修行_佛经故事:木匠和画家
文章目录: 1、佛经故事之慧眼观六道的佛法修行 2、佛经故事:木匠和画家 3、佛经故事:袁母往生 4、佛经故事:能忍得自在 5、【佛经故事】佛家修行为何有人..
佛教礼仪繁多,礼佛有一套功夫,这拜佛又有一套功夫,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去学习,认真的拜佛和不正确的拜佛是两回事,得到的功德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如果想要积累更多的福报和功德,那么拜佛的礼仪是一定要知晓的。
清洁身体
现在很多人拜佛第一点就做得不到位,总是气冲冲的就来拜佛,这既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佛的大不敬,所以每次拜佛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够清洁一下身体,最好洗个澡再去拜佛,当然如果你比较繁忙,那么可以用水扫一扫身上,以方便把灰尘扫落,这样就可以了,切记拜佛不能马虎,不能随随便便就去拜,那样没什么用,是得不到感应的,所以为表最大敬意,此必须确定遵行为要。
不吃荤食
众所周知,出家人是不吃荤食的。所以在你拜佛的时候,最好就不要吃荤食了,这是对佛菩萨还有其他出家人的大不敬,一定要铭记这一点。同时还要记住,也不要吃其他气味大的东西,容易引起其他拜佛者的不满,这更是对佛菩萨的不尊重。
衣冠整洁
寺庙是一个严肃的场所,我们每次进入寺庙,最好能够将衣物尽量弄得整洁一些,千万被衣衫不整就去拜佛,那样成何体统,岂不是惹人笑话?特别是一些女士,总是不注意这一点,穿一些比较暴露的衣物进去拜佛,而且还涂满浓妆,让人看了就心生厌恶,因此大家务必要遵守这一点。
阅读推荐:放生存在的盲点和弊端(上) 放生存在的盲点和弊端(下) 放生应有智慧和科学
佛教礼仪有哪些一、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二、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处理,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
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
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三、如何礼佛成熟的稻穗向下垂----拜佛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这样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将两肘两膝以及额头著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
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於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著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连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了。
四、佛门日常礼仪
(一)入
1、消假--回寺院后,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消假,次至师父处顶礼消假。
2、接驾--见到有法师来,应顶礼接驾。
(二)出
1、告假--欲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次向师父告假。
2、送驾--送师父出门当顶礼送驾。
(三) 穿着海青应注意之事项
1、上下楼撩衣之法: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2、穿海青时,双手不可下垂,应放掌或合掌。
3、跪拜时撩衣方法:双手同撩前片。
4、长跪时起身方法:先将左脚向前弯曲,双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脚收回。
5、静坐时,将盖布巾置于海青内。
6、闭静后,双脚不可直伸,以示恭敬。
五、敬僧之法
1、路途中、静坐中、诵经中、禅行中、剃头时、以及洗澡、上厕所、乘车船、睡卧等时,勿礼拜大德。除诵经、生病、剃发、工作之时,不得见出家众经过而不起立示礼。
2、遇大德入寺院中,当集合大众,敲二鼓一钟,直到大德进入大殿站好为止,由班首称:顶礼某大德,若大德要离开时,亦敲二鼓一钟,直至上车为止,此乃迎来送往应有的礼节。若仅是个人欲行礼,则可进入佛殿后,向佛行礼,口称:顶礼某某大德。
3、大德吩咐之事情,当奉命唯谨,尽力办好。不可请师父帮自己拿东西、带东西。
4、顶礼大德时,虔诚一拜即可,时间不宜过长。遇见师父应以合掌问讯以示礼仪,若大德谦逊不受顶礼时,合掌问讯即可,莫执着己意。如果向大德说顶礼三拜,而大德未说一拜即可时,依然要拜三拜。
顶礼大德要在佛殿时才行礼,不要在大路旁、水沟边或火车站等不宜之处,遇师即顶礼,如此惊世骇俗之举动,有失庄严、端正。合掌问讯时要双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礼即可,不可只用一只手作揖,这是不合乎礼仪的。
5、手中持经时,碰到法师时,将经举起与眉齐,向法师说:阿弥陀佛,或说:师父好即可。
6、不得直唤出家众名讳。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
7、不得盗听出家众诵戒经。
8、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不得出家众结为父母、兄弟、姊妹。
9、不得与出家众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礼仪
我想做佛教俗家弟子,想问一下,要遵守什么规定?应该怎么做?有什么礼仪吗? 入寺规矩礼仪早晚课诵拜佛时,经卷不能放在地上或蒲团上。执经行走时,应整本捧起,一般以食指前伸,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中指托起经书下缘,食指贴在经本两侧。拇指压住经本正面。两手向上举齐胸,不可单手拿着经本前后甩动。手捧经书不可向人礼拜,也不可以让出一只手向人问讯或打招呼。持经本时,将经本端高齐眉,以示崇敬。
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亦不可任意评论或批评出家众。
拜佛以后要按照顺序排队出殿,不能一哄而起作鸟兽散。
听经要准时,最好能提前几分钟到场,恭候法师,不应迟到早退。进法堂或讲堂听讲应服饰整洁。执经本应如法(详见前敬法中所说)。坐姿端正,抬头挺胸,正坐摄心,不可左顾右盼,不可拄腭支额或趴桌伏卧。不可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咳嗽难忍应用手帕或衣袖掩口。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应生殷重渴望心,专注听讲,如理思维。
有的寺院用斋后碗筷要自己洗,要认真洗好碗筷,不可油腻不净。
要节约用电,不得钉破墙壁或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当爱惜三宝物,切勿毁损。如果不小心损坏,则需赔偿。准时参加早晚殿。出去必须报告。访人先敲门,让入方入。不携宠物入寺。
到寺院衣服整洁即可,不要穿光鲜华丽花俏的衣服.更不可穿短裙、短裤、背心袒胸露背。参加法会或早晚殿课诵时要穿海青,受过戒的居士尽量搭缦衣。着衣先净手,不净手不得触海青或缦衣。穿好海青搭上衣.两手不可下垂前后摆动,应该将两手迭掌,放在胸前。穿着缦衣要坐下时,先要撩起缦衣,不可坐缦衣于臀下。穿海青时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衣拖地或被踩到。跪拜时双手同撩前片,长跪时先将左脚向前弯曲,双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脚收回。静坐时.将盖布巾置于海青内。
洗浴时,不可以在浴室中小解。洗浴毕应当清洁浴室令净。洗澡时不得与别人谈笑,不可以唱歌。洗脸刷牙,漱口吐水要轻缓低头,不可进溅旁人。
文章目录: 1、佛经故事之慧眼观六道的佛法修行 2、佛经故事:木匠和画家 3、佛经故事:袁母往生 4、佛经故事:能忍得自在 5、【佛经故事】佛家修行为何有人..
修行要固守本心,把内心不清净的东西去除干净,这样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修行人,我们都知道,人会随着各种心态而改变,例如有的人被人称赞几句,就会居功自傲,觉得自己非..
修行就是修智慧,这是为何?因为修行要清自身,固内心,消业力,最终领悟宇宙真谛,成就自身,超脱生死,证悟果位得大智慧,最终度化众生,成佛!这是一个修行步骤,但本..
人生可以说是短暂的和多苦的,甚至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前世债的,所以佛教认为,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 “桎梏的人生”,不过这是属于世间法的,所以不得解脱。我们辛苦修行..
人生可以说是短暂的和多苦的,甚至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前世债的,所以佛教认为,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 “桎梏的人生”,不过这是属于世间法的,所以不得解脱。我们辛苦修行..
人生可以说是短暂的和多苦的,甚至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前世债的,所以佛教认为,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 “桎梏的人生”,不过这是属于世间法的,所以不得解脱。我们辛苦修行..
很多人对业障的态度就好像遇到洪水猛兽一样,觉得业障都是坏的,谁沾染了就代表谁要下地狱,其实不然,业障对修行人来讲是有好有坏的,我们不可单一的去看待业障,因为有..
我们时常听见这样一句话,“佛度有缘人”。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都不解这其中的有缘人是指什么,怎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有缘”呢?而且佛教不是说过众生皆可成佛吗?那么..
佛度有缘人,这句话我们能够时常见到,何谓有缘人?有缘人其实就是内心清净纯正并且与没成佛前的出家人结下善缘的人。那么为何有缘人就一定能够得到佛的度化呢?因为他有..
无常无我,在佛教之中,其实是一种思想基础,即结合缘起法和五蕴论为主体的思想。按照其中理论分析,世界上一切事物皆有五种元素组成,最终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随机排列,最..